在開始打造智慧家庭之前,
會發現市面上的商品實在太多種了,
怕買了之後不夠智慧(沒有你想像中的功能),
怕不同的廠商的商品沒辦法整合,
導致沒有好的消費者體驗。
這裡整理了在打造智慧家庭前需要瞭解的幾件事。
在這之前,先來看看智慧家庭能做到什麼。
看完之後,是不是也有想把家裡變成影片中那樣的衝動呢?
在著手之前,要先瞭解哪些事呢?
思考你想要多智慧的智慧家庭
想要用手機控制家電就好?
也想用語音控制家電?
想要走進客廳燈就自己亮?
想要家裡太熱就自動開冷氣?
想要不在家裡也能控制家中的電器?
想要不同的智慧情境,
會決定要選擇哪一類型的智慧家庭系統,
這除了跟廠牌有關,
也和智慧家電、智慧裝置之間的溝通有關。
智慧家電、裝置間的通訊協定
通訊協定簡單一點可以想成是智慧裝置間的溝通語言,
我們耳熟能詳的WiFi和藍芽就是溝通語言,
但智慧裝置間使用WiFi 跟藍芽溝通會很耗電,
因此只有一直連接插座或是有定期充電(像是手機)的裝置才會用WiFi或藍芽溝通。
另一類的通訊協定像ZigBee和Z-wave ,
他們的功耗則較低,因此像是移動感測器類的智慧裝置,
則會使用這類協定來溝通。
瞭解裝置間不同的溝通方式後,
讓我們回來看看剛剛例子中智慧裝置間是怎麼溝通的。
用手機控制家電?
家電要有連WiFi的功能才能直接透過手機控制,
不同的廠牌的家電會對應不同的手機App,
如果不想有雜亂的App分別控制不同智慧家電,
可能需要買同廠商的家電,
或者是使用整合型App像是Apple HomeKit或是Google Home,
再來看哪些智慧家電有支援上述的整合型App。
用語音控制家電?
可以透過語音助理音箱來控制智慧家電,
語音助理音箱跟智慧家電同樣是透過WiFi來溝通,
有些語音助理音箱則有ZigBee和Z-wave通訊協定,
能跟更多的智慧裝置溝通整合。
國外常見的語音助理音箱有Google Home、Amazon Echo和Apple HomePod,
國內比較多人知道的是小米音箱,
想要透過音箱來控制家電,
也要看智慧家電是否有支援各廠商的語音助理,
舉例來說,要購買支援Google Assistant的智慧家電,
才能夠直接透過Google Home音箱來做語音控制。
走進客廳燈自己亮?
這需要透過移動感測器,
感測到了移動然後傳遞訊號給燈或是開關。
但感測器類的智慧裝置通常是沒有插電的,
因此是用ZigBee或Z-wave在溝通,
而智慧燈或智慧開關則是透過WiFi在溝通,
因此需要一個轉換器來將感測器ZigBee的訊號轉成WiFi訊號,
再跟智慧燈或智慧開關溝通。
這個轉換器叫做網關、中繼器或Hub,
若能使用同一個網關來連接多種不同的智慧裝置會是最方便的。
當智慧裝置的數量開始變多時,
則要注意不同廠牌的裝置間轉換器的整合,
並不是某一家的轉換器就能全部支援所有的智慧裝置。
家裡太熱自動開冷氣?
這個的原理跟上面類似,
同樣是溫度感測器感測到過高的溫度,
將訊號透過WiFi直接傳給能接收WiFi訊號的冷氣,
或者是將訊號透過Zigbee傳給中繼器轉換成WiFi訊號,
再傳遞給接收WiFi訊號的冷氣,
兩者的差異取決於溫度感測器是透過哪種通訊協定來溝通的。
不在家裡也能控制家中的電器?
這需要在家中有家庭控制中心,
讓手機對家庭控制中心傳遞訊息,
再來就由家庭控制中心透過WiFi來溝通家中的智慧家電。
像是Apple HomeKit系統,
就可以使用Apple HomePod或是iPad來作為家庭控制中心。
打造能溝通的智慧家庭系統
講到這邊會發現打造智慧家庭時,
首先要看你想把什麼智慧家電、裝置納入智慧家庭中,
接著便要看不同廠牌的智慧家電、裝置要怎麼整合。
常見的整合方式可以先決定要用哪個系統控制家電,
例如想用手機Google Home App控制,
那就去找能夠被Google Home App控制的智慧家電;
如果想用Apple Siri語音控制,
那就要找跟Apple HomeKit相容的家電。
接著再進一步擴充智慧家庭的功能,
除了選擇能和App或語音助理整合外,
也要選擇能整合的中繼器來連接不同智慧裝置。
最後這邊再把智慧家庭系統做個簡圖來說明。
首先家中要是有WiFi的環境,
接著要決定要使用手機App還是Voice Assistant來控制,
不管是使用App或Voice Assistant都是利用WiFi來溝通。
接著選擇跟系統相容的智慧家電及裝置,
他們大多會是使用WiFi來溝通,
接著選擇跟系統相容的Hub,
要跟各種利用ZigBee通訊協定的智慧裝置溝通,
有些Hub也能同時當作家庭控制中心,
不在家的時候也能控制家中智慧家電,
有些Voice Assistant Box也有這種功能。
介紹到這邊,
以上是打造智慧家庭需要知道的幾件事,
如果還想知道什麼,
歡迎底下留言~
留言列表